汉学家闵福德教授 关上大门“重游大观园”
November 19, 2017
来源:联合早报 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3:30 AM
文/张曦娜
闵福德教授(左)演讲过后回应读者的提问,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丁荷生教授为讲座主席。(林国明摄)
在文学作品中,不论东方或西方都有一座“花园”。
英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闵福德教授(John Minford)昨天下午在报业中心礼堂举行的“吴德耀文化讲座2017:重游大观园”,引述名家名言,从《红楼梦》的大观园谈到英国儿童文学《自私的巨人》里的巨人的花园。
闵福德教授说,他想以一个不同的方式重游大观园,从一个较遥远的位置,关上大门并站在后面谈《红楼梦》,就像《红楼梦》第17回贾政对贾珍说道:“你且把园门关上,我们先瞧外面,再进去。”
在闵福德教授看来,《红楼梦》是一部有关“觉醒”的巨著,梦想和幻想是《红楼梦》耽溺的主题,大观园则是觉醒的所在点。小说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启发和趣味性。小说里补天时遗下的顽石则是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精神本质或根源。
当贾宝玉最后离家,他实际上不是离开家,而是离开花园(大观园):我所游兮鸿蒙太空,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闵福德教授也指出,曾经五次读《红楼梦》的毛泽东,将小说政治化,他引述毛泽东于80年前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演讲所说:“现在你们的‘大观园’是全中国,你们这些青年艺术工作者个个都是大观园中的贾宝玉或林黛玉,要切实地在这个大观园中生活一番,考察一番。”
从《红楼梦》,闵福德提到19世纪英国作家王尔德(Oscar Wilde)的儿童文学《自私的巨人》(The Selfish Giant),小说讲述了“巨人”从自私变得慷慨,开始时不愿让小孩去他的花园游玩,还筑起了围墙,但巨人没想到,春天再也不到他的花园来,到了后来,孩子们把春天重新带回巨人的花园。巨人明白后,拆了围墙,在花园中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闵福德教授认为,王尔德以《自私的巨人》的结尾和开篇作为救赎的诗意工具,为了他自己对爱的深信不疑,真正的心胸开阔以及无私的分享,是真理的基础,美丽和幸福的泉源。一旦花园被打开,春天就会回来,孩子们及“所有最美丽的花朵”能在树丛里愉快地玩耍。
闵福德指出,王尔德由于读了赫伯特·伽尔斯(Herbert Giles)翻译的全本《庄子》(Chuang Tzu: Mystic, Moralist and Social Reformer),他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并不陌生。
闵福德教授也引述鲁迅所说:“我总觉得周围有长城围绕。这长城的构成材料,是旧有的古砖和补添的新砖。两种东西联为一气造成了城壁,将人们包围。何时才不给长城添新砖呢?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
他认为,“花园”的开放则是拆除鲁迅所提到的城墙,他也引述了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充满象征意义的诗作《爱之花园》(The Garden of Love)。
演讲结束前,闵福德在回应读者提问时说,《红楼梦》的结局是很不错的,他不认为有改动的必要。谈到翻译《红楼梦》最困难的部分,他坦言是必须创造出一种能适合《红楼梦》,又能够长久而不过时的小说风格。
闵福德教授早在1980年代即与国际汉学家大卫·霍克思(David Hawkes)携手翻译《红楼梦》(The Story of the Stone)是至今最权威的《红楼梦》译本之一。除了《红楼梦》,他还翻译《聊斋志异》《孙子兵法》及金庸名著《鹿鼎记》等经典作品。
在讲座开场时,闵福德也提到他在翻译路上,先后受惠自国际重要汉学家大卫·霍克思(David Hawkes)、柳存仁和宋淇。
“吴德耀文化讲座2017:重游大观园”讲座由联合早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联办。讲座主席为吴德耀纪念基金主席及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丁荷生教授(Kenneth D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