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家贺麦晓: 网络文学影响 中国出版管理制度

汉学家贺麦晓: 网络文学影响 中国出版管理制度

August 28, 2015

来源:联合早报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03:30 AM
文/张曦娜

 

ZB_21_08_2015_CJ_6_29136084_29120006_chiajm_x5kk

贺麦晓:严肃文学将来肯定也会在网上找到自己的出版空间。(贺麦晓提供)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系教授兼中国研究院首任院长贺麦晓教授认为,网络文学影响中国传统的出版体制。

他说,过去没有“书号”不能出书。现在,网络小说就是网上出版的书,它们没有书号。这说明中国原有的出版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持续下去。

新世纪以来,网络文学在华文圈子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影响力与日俱增。所谓网络文学,是以网络为载体,以网民为读者发表的文学作品。

网络文学这一新兴文类的出现,悄悄引起中国文化的变革。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系教授兼中国研究院首任院长贺麦晓(Michel Hockx)教授,调查研究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状况,应“2015年度吴德耀文化讲座”邀请,将在国家图书馆发表专题演讲 。

出版《中国的网络文学》

贺麦晓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和诗歌,曾专门研究中国民国时期杂志文学。他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和杂志的研究,在中国受到关注,代表作《文体问题:现代中国的文学社团和文学杂志(1911-1937)》(Questions of Style: Literary Societies and Literary Journals in Modern China, 1911-1937)集中在中国社团、杂志的研究。

贺麦晓近年来重点关注中国新兴的网络文学,已经积累研究成果,他的最新著作《中国的网络文学 》(Internet Literature in China)研究、分析网络文学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的影响;并从出版制度出发,探索网络时代相对独立的出版环境,对传统出版体制带来的挑战。

贺麦晓教授在伦敦接受本报电邮访问时说:“中国大陆学者有很多关于网络文学的专著。我开始研究网络文学的主要动机,正好是我注意到大陆学者从2000年以来一直热衷于讨论网络文学,西方文学研究者基本上没有注意到这种文学形式。我的《中国的网络文学 》在西方汉学界里算是比较早的,不过比我还早的学者也有,那是美国的冯进教授(Prof Jin Feng)和英国的尹海洁博士(Dr Heather Inwood)。”

在中国,研究网络文学的学者很多,值得注意的有中南大学的欧阳有权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的梅红教授。

从研究期刊到网络文学

说到当初对中国网络文学感兴趣的原因,贺麦晓说:“我在2003年出版关于中国民国时期杂志文学的研究专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杂志是比较新的媒体,杂志文学跟之前的文学有一些明显不同的地方。所以,当我看到网络文学在中国大陆开始流行起来,并引起争论,我想这是很好延伸我的研究范围的机会。正如20世纪初的杂志文学,21世纪初的网络文学也是在使用一个新的媒体和一些新的技术,这一切带来新的写作模式、阅读模式和出版模式。同时,网络文学也对中国的文学管理制度,或者说审查制度带来一些新的挑战。”

贺麦晓认为,期刊与网络文学两者之间有关联。他说:“不论是期刊或是网络文学,都注重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还有两者除了文本内容之外,也有很多其他内容,比如视觉内容。另外,两者的阅读方法都跟阅读书籍的方法不太一样。文学理论家一直忽略杂志文学和网络文学,因而大部分的文学理论都把文学文本看作由单独作家创造的,杂志文本和网络文本都比较多样的,分散的,由好多人一起创造出来的文本。”

艺术形式突破

经过十数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如今可说开始花繁叶茂。同时,近几年来中国的网络通俗小说尤其十分盛行,例如穿越、言情、科幻、玄幻等类型的通俗小说,不少电影与电视剧都由这些风行一时的网络小说改编而来。同时,大型互联网文学集团陆续成立。

在贺麦晓看来,中国网络文学的盛行也带来一些艺术形式的突破,包括“新的文体的出现,比如上海作家陈村在网上发表的类似日记的、持续很多年的、多媒体互动文本。这样的文本,跟传统的文学文本完全不一样,作为研究者,你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读,什么时候停止读。很多网上的文本对传统的文学观和文本观都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挑战。”

谈到今年初在华文圈子里爆红的中国网络诗人余秀华,贺麦晓说:“于秀华的诗写得跟别人不太一样,很直率,读起来挺新鲜的。她的人生故事也很有意思。网络文学往往是把‘人’和‘文’交杂在一起,这可以说是它的特点之一。”

贺麦晓认为,网络文学在影响中国传统的出版体制。他肯定的说:“在过去,没有‘书号’就不能出书。但是网络上的通俗小说,篇幅都很长,跟传统的长篇小说在形式上没有两样,这些网络小说也就是网上出版的书,它们就是没有书号。这说明中国原有的出版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持续下去,所谓严肃文学将来肯定也会在网上找到自己的出版空间。”

为什么研究汉学

早在1980年代,欧美学习汉字、汉学的风气井不普遍,但贺麦晓却在这时候学起汉字,涉足汉学领域。

说到当年踏入汉学界的原因,贺麦晓说:“我上中学的时候,比较喜欢学外语,很早就下决心,上大学要学一门与众不同的外语,可是开始并不知道该选哪一种。当时我对中国没有什么特别的认识,周围也没有去过中国或者对中国有任何了解的朋友。”

后来,贺麦晓的一位中学老师把他介绍给他们学校的一个校友,这个校友大学后读的是汉学,他刚从中国留学回来,告诉贺麦晓一些事情,贺麦晓开始对“汉学”这个概念感兴趣。校友也让贺麦晓了解,学汉学跟学其他外语不一样,它是一种区域研究,而不光是学语言,而且还会有机会到中国去留学一年。

贺麦晓说:“知道这一些以后,我就决定要学汉学。1982年开始在荷兰莱顿(Leiden)大学念书,1986年第一次去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