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中文系论文讲座 拨开撰写论文的迷雾
March 21, 2022
来源:联合早报 2022年3月16日
文 / 李欣融,陈楠
此次讲座规模盛大,吸引了约105人出席,其中包括来自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学生。(国大中文系学生会提供)
今年年初,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同学会举办了一场线上论文讲座,旨在新学年里为学生学术生涯中无法逃避的“硬骨头”——论文撰写,提供启发。同学会特别邀请了中文系两位资深教授,汉学部门的劳悦强副教授和汉语部门的石毓智副教授来为学生拨开围绕论文的迷雾,解惑释疑。此次讲座吸引105名学生出席,包括来自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的学生。
“思辨”是写论文的关键
第一位出场的是毕业于密歇根大学的劳悦强副教授。他细致地讲解了写论文的注意事项,包括:拟题、结构、格式等,面面俱到。提及论文,许多人会为寻找适合的题目而苦恼,以及如何从零开始完成一篇论文。劳教授破解了这个迷思,指出写论文分为两部分:构思和撰写,但思辨的过程往往被忽略了。写论文不应是机械地定题目,而要主动寻觅问题。寻找问题有两种方法——增补现有的研究,或从原始文献中挖掘出新的研究点,在平日里阅读资料,从自己感兴趣的范围中有所发现。
劳悦强副教授一再强调了论文框架的重要性,表述要有策略和部署,结构绝对不能松散,漫无目的。论证过程必须有合理的架构,做到“言之有物”“言必有据”,使论文内容扎实丰富,才能清晰地呈现自己的论点,使论文更有说服力。
论文人生——拓展新视野开辟新疆土
毕业自斯坦福大学的石毓智副教授选择了比较宏观的切入点,对“成功的学术人生”展开论述。他点明了成功七要素“使命感、合理的知识结构、拙功夫、拜大师、多元文化撞击、热情与执着和抽象的美”。
石毓智副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斯坦福求学的感悟:当今事物更新飞速,这其中包括日新月异的学术界。前几年刚起步的领域,便可以是后几年引领潮流的新专业。在当年这急需变革与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大胆地走出舒适区,以灵活变通的的心态面对复杂的课题,是成为优秀学者的不二法门。他还提到,跨学科研究将是未来的突破口,并鼓励大家踏出第一步,选择那条鲜少有人踏上的路。
在问与答环节,学生踊跃提问,聊天室涌现出了一连串有意思的问题,包括如何选择正确的书籍来拓展思维,以及如何区分论文的导言和结语。劳教授以实例讲解,也以研究生的论文为例进行分析和批判。通过借鉴学长学姐的错误,学生对论文撰写中可能落入的陷阱产生更清晰的认知。石教授也向大家推荐了一些好书。
参与讲座的大一生黄珞说:“感谢老师们详细地讲解了写论文的每个步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老师们把分析与陈述的差别解释得很清楚,让我发现,之前写过的很多篇论文都把陈述内容当成了分析。希望以后还能听到更多干货满满的讲座内容!”
时隔多年的首次论文讲座
回首过去,中文系同学会最后一次举办论文讲座是于2017年。这是时隔多年,同学会再度举办的首次论文讲座,难免令同学会执委感触良多。同学会秘书黄惠恩说:“同学会向来秉持着为学生服务的初衷。看到大家的热烈响应,我特别欣慰!无论是劳老师对论文命题与架构的详尽解释,还是石老师对学术研究思维的引导与启发,都切中要害地向我们传授学生生涯中最关心的读论文、想论文、写论文。”